20w+聊天话术大全,教你怎么和妹子搭讪
下载量:1294845
下面给大家介绍下侗族的风俗习惯,相信可以帮到您哦!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对歌--恋爱的开始
侗族男女青年往往通过“对歌”去选择称心如意的配偶在侗乡,对歌的机会是很多的。除了一年一度的传统歌节(大戊歌会)外,春年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的夜晚,都是男女青年聚会的好时辰。到时,成群结队的男青年登上姑娘家的木楼,找姑娘对歌。对歌时,先是各人表示谦让的独唱,然后是接连不断的“盘歌”。盘问的内容极为丰富,从天文地理、历史事件、名人典故风土人情,到花鸟虫鱼、农业知识,无所不包。聪慧的姑娘往往通过对歌,了解男方的性格、爱好、才智、情操和理想。她们最注重的是对方的品格和思想,至于对方的门第、财产等,她们并不过多地考虑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,姑娘会选定一位意中人。
这时,她便悄悄地告诉他,以后你可单独登楼,不须邀请其他伙伴了。这便是一对青年人恋爱的开始。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互赠信物
在以后的热恋过程中,姑娘每晚都会以香甜可口的泡米油茶招待恋人,但不接受对方的金钱、衣料或其他馈赠。再经过一年半载,甜蜜的爱情有了进一步的巩固,他们就可以定婚了。定婚时,姑娘也不接受什么“定婚礼”,只须互相赠送信物。男方一般送给女方一块包头布或一件上衣;女方一般送给男方一块侗锦。侗锦是姑娘精工编织的上品。展开来,鲜艳别致,异彩纷呈。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坚贞、执着,多情的姑娘还常常把恋人的名字巧妙地织进斑驳陆离的侗锦里。这种“艺术匠心”,除了意中人能心领神会外,旁人往往不易觉察。双方一旦互换信物,往后,谁也不会朝秦暮楚、见异思迁了。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报京侗族婚礼
报京在贵州镇远县金堡区,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侗族。这里的侗族婚礼是比较古老简朴的,而且,从古至今,一直相沿不变,与其他侗族地区相比,有其独特的优良传统。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订婚
订婚,当地侗族人民称为“烧茶”。“烧茶”的全过程是这样的:这地方在以前,男女订婚都比较早,双方父母同意后,男方请媒人带上一小包茶叶和一小包盐巴(约三、四两)到女家去。女家老人就用这些茶叶和盐巴烧一锅油茶,请族中老人吃,说明这个姑娘许给某家做媳妇了。吃过油茶,订婚手续就算完成。
订婚后,双方正式承认为亲戚。从此,男女双方,都要坚守婚约,在此期间,不管任何一方遭受疾病或伤残另一方都不能悔约,要信守终身。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结婚
报京侗族青年男女结婚年龄,一般在十七、八岁。举行婚礼的时间,每年都集中在阴历十月辛卯和癸卯两日集中举行(牯脏年例外)。有的年份,同时举行婚礼的新人,多达六、七十对。这时报京大寨,真是喜气洋洋,热闹非常,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景象。
结婚时,女家不苛求男家的财礼钱和酒肉,男家按古礼把六十二斤肉,二斗二升米(约百二十斤),六十碗酒(约二十五斤),在娶亲的前一天,送到女家去,同时去两个老年人,两个中年人,两人青少年。
两个老年人,要选有福气的,他们主要是到女家陈述婚姻礼,送舅爹钱、屎尿钱(抚养费)、谢媒钱,并在到达女家时放礼炮;两个中年人是挑米和挑酒肉;两个青年人是专扛伞的的,扛的伞是乌油伞,两把并在一起,不张开,用棕叶子捆着,一人扛两把。其中一人的伞上要带上一小包茶叶和一小包盐巴,送给女家烧油茶用。去时是左手拿左肩扛,不能换肩换手,不能回头后望,一直往前走,直到女家,将伞交给女家来接伞的人。接伞人将伞放在神龛上。
女家嫁女,也不花费什么东西,不置办嫁妆,不陪送东西只将男家挑去的米酒和肉用来办酒席招待亲友,将男家拿去的茶叶和盐巴煮油茶给亲友吃。接亲人是作为贵宾招待。在酒席上,接亲的两个老人要陈述婚姻古礼。
老人们述说完古礼后,这时主家拿出两只牛角,斟满酒竖在桌上,请来陪客的两个老人,手扶牛角司发酒令:“今天的酒是喜酒,今天的酒是送亲酒,远来的客人,邻近的亲友,家有家规,酒有酒令,吃酒要讲文明……切不可借酒发狂,无事生非谁人不讲礼义,不遵乡规,罚他离席,不得异议,大家斟酌,同不同意。”在一片“同意”的欢呼声中,人们分左右两边依次饮牛角酒。一人一牛角(约三、四两),最后若是单数,就得喝两角,成为双数。
喝过牛角酒,接亲人要唱歌封赠主人,先唱六至八对,主人不回答。八对以后主人才回答。以后就是一唱一答,边唱边喝,直到半夜。到了半夜还要换席。换席,是到邻近的房族家中去喝酒。这时,其他亲友方才人席吃饭。
饭后,接亲人又来喝酒对歌。这时,来接亲的两个老年人不再入席。女家有一位老妇人,拿着一碗油烟墨来给接亲人打记。所谓打记,就是在每人额头上画一“十”字。快到天亮时,就给接亲人都打成黑脸,然后出门上路,要到了男家才洗去(打黑脸据说是驱神避邪,使新人一路平安)。
姑娘出门上路时,原来扛伞的两个青年人要唱歌讨伞,主人才把伞发送他俩。去时是左手拿左肩扛,回来时是右手拿右肩扛,照样不能换手换肩,直回到男家才放下。 姑娘出嫁,女家不收财礼钱,也不置办铺笼帐盖,姑娘也不要娘家送任何东西。出嫁时只穿一身半新半旧的衣服,带上一把伞,穿上、双新草鞋随同接亲人和送亲的同伴走了。结婚时,男家也不置办家具,一切从简。
婚后,女的都是住在娘家,逢年过节,男家才来接女的到男家去,住上一两晚又回娘家来了。这里婚后的姑娘,女住娘家没有统一规定的时间,有的长达五、六年。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伴嫁歌
唱伴嫁歌也是这里的一种习俗,是嫁姑娘的一项主要活动。姑娘出嫁时,她玩得比较好的男朋友,要来伴嫁唱歌。出嫁的姑娘要在家中摆席,接待玩得最好、感情最深而不能成婚配的男朋友来家唱歌,这种作法,又叫做开歌堂,唱伴嫁歌,女家父母兄弟是允许的,嫁姑娘有人来唱伴嫁歌是好事,若没有人来唱伴嫁歌倒是扫兴的事情。开歌堂,一般设在叔伯家(本家要接待亲友),男方有男伴陪同,坐在席上彼此对歌。
伴嫁歌的内容,相当丰富。男方来时,女家将大门关上,男的在门外唱开门歌,要唱十二对,女方才开门;开门后,男方要唱进屋歌;进到堂屋人坐后,男方唱讨烟歌,女方取烟招待,男方又唱谢烟歌,这时男女边唱歌吃抽烟。抽过烟,又唱讨茶歌女方倒茶(茶是侗家油茶),吃完茶,又唱谢茶歌。这时女的也即时对唱。接着拿来一块肉,一把钝刀子,要男的去切肉,刀钝切不断,意味着双方的感情不是从此终断。接着摆上酒席,每碗菜都用碗盖着,男的就要唱开碗歌。如: “青花碗,一路阴来一路阳,双手打开青花碗,打开花碗意情长。”碗开后,女的的提壶斟酒,酒至三巡,就唱酒歌。从此以后,就边唱边喝酒,由酒歌转入叙情歌;叙情歌的内容丰富多彩,由叙情到感叹,由感叹到怨恨,由怨恨进入咀咒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,痛骂媒人的的刁唆,唱到情感深处,真是悲痛欲绝,使得在坐人都流下同情的眼泪。时至五更,男的就唱劝歌,劝女的出嫁,女的唱歌要男的搭救她。如:“细细蛤蚂掉下坑,千爬万爬爬不登,救生救死哥都救,为何不救难中人。”天快亮时,男方要回家,女的要出嫁,先由男方唱送歌,唱完送歌,男方离开女家,又唱辞别歌,女的就唱歌挽留歌,来回答男方,一唱一送,一直送到大路口,并赠送一只蓝子给男方,篮内有糯米饭,一斤肉,一元钱、一张亲手绣的帕子。男方接过蓝子,就唱谢歌。男方走后,女方才回家收拾出嫁。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跨过“扁担桥”
广西侗族青年男女是自由恋爱的。他们一般在春节前后几天办婚事。在办喜事这天,新娘人屋前,所有主、客人统统走开。 宽阔的木楼里只留下一位最年长的妇女。新娘进入木楼,洞房门口放一根刻有色纹的龙头扁担,新娘见到扁担,用几尺侗布捆在扁担上,然后跨过这“扁担桥”进入洞房。 随后,年长的妇女递给她一盒火柴,新娘即点燃盛满茶油的吊灯,这时主客人才能进来,闹房就开始了。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闹新房
闹房时,首先来的是一批年轻人,他们故意穿着破烂的衣服,有的还画花脸,装成怪样,有的挑萝筐,有的拿酒壶,进门后有的打滚,有的吹口哨,有的跳舞挤到新娘旁要酒要肉吃,直逗得全场人大笑不止,闹新房有时直到天亮。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唱“开路歌”
三天后,新郎陪新娘回门,这时,要有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。来到女方家寨门的巷道口上,就被一大堆障碍挡住去路,如杉木、稻草、纺车、鸡笼、木马、干辣椒、柚子叶。这就要唱“开路歌”,新郎由撑伞的老人领唱,要唱对拦路物中的一件,女方家就搬开一件,这样要唱几十首歌,有时要一百多首,一直唱到拦路物搬光为止,道路也畅通了。
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:美好的祝愿
新娘回到嫁家,同样也要请客欢饮,女方家作的是一些年纪相当的后生。这批后生一边喝酒,一边看附近有心爱的姑娘,看准后,马上离开座位,趁女方不备,用极快动抢走姑娘头上的包头巾。待客饮酒的厅堂,实际成了男女青年换信物的好机会。最后是一群小孩学猫叫,并扛来一枝杨梅 树,树枝上是孩子们用萝卜丁削成的一个个杨梅。这表示祝愿新成家后,日子过得象熟透的杨梅那么甜蜜。这时,新娘便拿来一团团的糯米饭和一大片酸肉分给孩子吃。至此,男婚女嫁仪式才算结束。
由于是自由恋爱,又没有金钱、地位等因素的干扰,所以侗家人的爱情是极为和谐和美满的。男女青年一旦结合,就相敬如宾,白头偕老,争吵、打架以至离婚的事是极少发生的。
以上是侗族的风俗习惯之婚礼习俗,相信可以帮到您哦!
展开全文
上一篇: 免费结婚择日吉凶要素